

②乡试(乡闱、秋闱)
乡试是由南、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,在八月份举行,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可参加乡试。
乡试考中的称举人,俗称孝廉,第一名称解元。
③会试(礼闱、春闱)
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,在二三月份,又称礼闱、春闱。
考中的称贡士,俗称出贡,别称明经,第一名称会元。
④殿试
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,由皇帝亲自主持,贡士在殿试中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。
录取分三甲:①一甲三名,赐进士及第,第一名称状元,第二名称榜眼,第三名称探花;②二甲赐进士出身,三甲赐同进士出身;③一、二、三甲通称进士。
(2)科举相关成语
金榜题名、蟾宫折桂、独占鳌头、五子登科、连中三元、名落孙山

分封制: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,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,使周朝巩固了统治,扩大了疆域。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,被郡县制取代。
②推恩令、刺史和节度使
推恩令: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,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,诸侯国越分越小,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。
刺史:“刺”有检核问事之意,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,每州为一个监察区,设置刺史一人,负责监察所在州的郡国。
节度使: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,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。

②西藏地区
宣政院元朝设立的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关。
僧官制: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,由于藏族聚居区人民信仰藏传佛教,明政府利用宗教来统治藏族聚居区人民,但规定各级僧官由朝廷任免,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。
③台湾地区
澎湖巡检司:元朝政府设立管辖澎湖、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,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。
台厦道: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),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击溃郑军,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。后设置台厦道,台湾与厦门共署,隶属于福建省。
台湾省:1885年(清光绪十一年),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,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。